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比分 比赛比分

英格兰和丹麦战争_英格兰战胜丹麦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英国的四次被入侵的战争的概况2.失去欧洲大陆领地的英国,是怎样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3.篮球运动与足球运动的本质有什么异同点?4.1066年的时候,英国发生什么事了?英国大大改变了什么?起源发展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

1.英国的四次被入侵的战争的概况

2.失去欧洲大陆领地的英国,是怎样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

3.篮球运动与足球运动的本质有什么异同点?

4.1066年的时候,英国发生什么事了?英国大大改变了什么?

英格兰和丹麦战争_英格兰战胜丹麦

起源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卫和八名前锋。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所以上场比赛的队员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 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宋前蹴鞠简况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但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2)设立了球门:《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3)踢法多样:双球门踢法:唐人仲无颜《气球赋》中有记载。单球门踢法:从《蹴鞠图谱》中可窥一斑。无球门踢法:一人或几个人单独踢,称为打鞠;二人对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称为场户,如三人场户、四人场户。

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足球的历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一日,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着。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猪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了汉代,有了专供比赛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鞠城为长方形,两端各有6个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对称,场地四周有围墙。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足球运动开始对外出口,首先登陆的地方的英国。

蹴鞠本是作为一项完整的产品对外出口,便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蹴鞠在到达英国时,马匹已经累死,只剩下一个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球,英国仍视之为珍宝,只限为王室的专有活动,禁止民间享受这种娱乐活动。

11世纪,丹麦人入侵英格兰。一天,英格兰人在挖战场时,偶然挖出了几个丹麦人的头骨。想起丹麦人入侵的罪恶,这些英格兰人极为愤怒,他们抬脚狠狠的冲着骷髅头踢去,解愤之余,又颇觉有踢足球的乐趣。于是,挖战场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的参加了这个踢“球”的行列。这种爱国行为打动了英国国王,为了奖励人民,英国国王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很快,足球运动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规则,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西汉时修建有“鞠城”,专供竞赛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之物填充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 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 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国设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

英国的四次被入侵的战争的概况

足球分上半场和下半场。

足球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所有的比赛都必须遵守足球规则,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45分钟,共为90分钟,足球比赛两支队伍参加,每支足球队人员数量不能多于11名,其中有一名是守门员,而且球队人数不能少于7人。

根据现在国际足联最新的足球规则每场比赛可以使用三名替补队员,同时按照规则流程能有3-7名替补队员被提名,替补队员上场之后也要按照替补程序通知裁判之后,才能在比赛停止时由中线进场,进入场地完成替补程序。

足球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代表人物有贝利、迭戈·马拉多纳等。足球运动具有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多等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

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失去欧洲大陆领地的英国,是怎样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

英国在历史上一共被入侵过4次,分别是罗马军团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底入侵。

1、罗马军团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颠人击退。看来此时的不列颠人还是很顽强的,两次入侵不列颠都没有成功,罗马皇帝还是不死心。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亲率大军成功入侵不列颠,将不列颠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来管辖。

在罗马人统治的英国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贵族抢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隶制田庄,把凯尔特人和战俘变成奴隶,并强迫他们从事劳作。更为悲惨的是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贩卖到欧洲大陆。

此时的不列颠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被当做牲口贩卖,这也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反抗意识,经过300多年的反抗斗争才把罗马人赶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人被赶跑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洗劫了城镇和乡村,有的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偏远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强盗是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颠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麦人入侵(维京海盗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海盗屡屡入侵英国。到9世纪末,维京海盗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为抗击维京海盗,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统一不列颠岛上的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然而,英吉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能完全赶走丹麦的维京海盗,在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屈辱的割地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割让给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虽然后来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是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率军占领英国并自任为英国国王。

丹麦是维京海盗的庇护国,维京海盗向丹麦国王纳贡,并替国王到处抢占地盘。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维京海盗,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包括北欧国家、波罗东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噩梦,近在咫尺的不列颠当然也不会放过。

丹麦人占领期间,由于战争频繁,课税繁重,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并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这些措施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征服

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双方会战于黑斯廷斯。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给下级,也要求他们提供骑兵。

通过这种土地分封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级所有制。威廉一世还极力摆脱教皇对英国教会的干涉,把英国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在统治机构、法律上仍沿用英王旧制。

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国封建主都须以对国王效忠为首要义务的原则,同年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诺曼征服后,在英国出现了封建庄园,封建领主是庄园最高统治者,大部分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扩展资料

诺曼征服意义: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由于诺曼底人在建国之初,就对法国国王承诺臣服法国、说法语,因而诺曼征服后的政府用语为法语。

1、政治制度

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郡(shires)。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 witenagemot or witena gemot)。

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2、英法关系

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而兼任英国国王的诺曼底公爵一直觊觎法国王位,这也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百度百科-诺曼征服

百度百科-英国历史年表

百度百科-英国历史

篮球运动与足球运动的本质有什么异同点?

中世纪后期,英国和法国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时间从1337年到1453年,史称“百年战争”。这场战争给英国和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百年战争后,英国和法国走向了近代民族国家之路,成为了欧洲两大强国并且长期对峙,深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一,战争背景:封建割据的英法

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封建制度,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若干大贵族(诸侯),大贵族又将土地分封给若干的小贵族(骑士),形成了层层分封的体制。分封者和被分封者形成了一定的义务关系。这种封建制度国家内部四分五裂,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加上罗马教会的干预,欧洲的各国的王权十分脆弱。

欧洲封建制度

英国和法国是中世纪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国家。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其中的西法兰克是后来法兰西的基础。9世纪下半叶,北欧诺曼人不断入侵法国,巴黎曾一度被攻陷,诺曼人先后向法国索要13次贡金。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国王查理下令地方封建贵族修建城堡,训练军队,从此法国的封建贵族势力开始膨胀。911年,法国查理三世被迫将法国沿海地区割让给北欧人,诺曼人在此建立了诺曼公国,成为法国最强的封建割据政权。

诺曼公国在法国的位置

987年,卡佩王朝建立,王室更加衰微,只拥有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中游的“法兰西岛”,面积仅仅为2000平方公里。当时除了诺曼公国以外,法国较大的诸侯还有阿奎丹公国、勃艮第公国、布列塔尼亚公国、安茹公国、香槟伯国、佛兰德尔伯国、图卢兹伯国等。这些诸侯名义上对法王称臣纳贡,实际上各自为政,不听号令。

12—14世纪的法兰西地图

英国同样于中世纪形成。7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建立了7个小国。827年,为了应对丹麦的入侵,七国合并为了英吉利王国。但英国人对丹麦的战争并未取得胜利,1016年,丹麦王克努特一世征服了英国。1035年,克努特一世去世,英国趁机独立,爱德华一世上台。

不过好景不长,1066年,爱德华一世去世后,法国的诺曼公国的威廉发兵入侵英国,很快就入主伦敦。当年,威廉在伦敦自立为英王,称威廉一世。这件事情被后人称为“诺曼征服”。威廉虽然成为了英国国王,但是他又是法国的公爵,因此诺曼王朝是一个地跨英吉利海峡的大国。诺曼王朝建立后,威廉将法国的封建制度移植到了英国。他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被分封给了教会,七分之一归王室,他的十个兄弟占据10块大土地,其余的土地则分封给了随从战争的诺曼贵族。

英国和在法国的领地(**部分)

诺曼王朝之后英国又经历了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这些王朝都是诺曼贵族建立的王朝,是诺曼王朝的继续。在诺曼人统治英国的期间,王权逐渐被削弱,1215年,贵族逼迫约翰签订了《大宪章》,封建割据越演越烈。同时,英国逐渐被法国同化,法语成为了英国通用语言。

二,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事实上,“百年战争”之前,英国就和法国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战争,我们可以称为“百年战争的前奏”。1199年,“无地王”约翰继位为英王,法王腓力二世却支持另外一位叫做亚瑟的人作为英王,于是两国开始兵戎相见。战争开始后,诺曼和安茹的贵族们叛变了英国,在布汶战役约翰被击败,英国失去了在法国的大量土地。不久,法王路易八世和部分英国贵族联合进攻约翰。约翰不久便去世,亨利三世继位,被迫和法国签订《巴黎协约》,向法国王室称臣。

约翰

约翰之后的几位英王也未能收复在法国的失地。爱德华一世继位后,英国的实力开始上升,并不断对外扩张。1283年,英国吞并了威尔士,随后他又干预苏格兰的王位继承问题,引起了第一次苏格兰战争。法国站在了苏格兰一边,组建了苏格兰-法兰西同盟,破坏了英国吞并苏格兰的计划。1328年,爱德华三世发动了第二次苏格兰战争,英法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了。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王统中断,其支裔瓦卢瓦王朝家族的腓力继位,史称“腓力六世”,建立了瓦卢瓦王朝(1328~1589年)。但英王爱德华三世作为腓力四世的外孙也要求继承王位,于是在1337年率军进攻法国,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爱德华三世

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337年到1360,主要争夺的地方在佛兰德斯和基恩。这个阶段英军势如破竹,一路凯歌。1340年的斯鲁伊斯海战中,英国海军大胜,控制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在陆地方面,英军取得了克雷西会战的胜利,并夺取了法国要塞加来港;在后方,英军取得了第二次苏格兰战争的胜利。1348年,由于黑死病的影响,两国宣布停战十年。1356年,十年未满,战争再次爆发,法王约翰二世被俘。同时法国内部的社会矛盾也被激化,发生了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国家陷入混乱,约翰只得和英国签订《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赔偿300万金币,英国则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百年战争地图

第二阶段从1364年到1396年。1364年,法国查理五世继位,他加强了军事建设,试图夺回失地。1369年,查理五世不断向英国领地进攻,取得了蒙铁尔战役等战役的胜利。到1380年,英国领地只剩下了沿海地区。由于战争恶化,英王选择妥协,在1396年和法国签订了二十年的停战协定,英国只保留了留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加莱等几个沿海据点。

第三阶段从1415年到1453年。1415年开始,法国的勃根第、阿曼雅克发动叛乱,农民起义在次爆发,英王亨利五世则趁机和勃艮第公爵结盟,联合进攻法国。英军很快取得了胜利,1420年,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整个法国几乎沦为了英国的领地。1422年,英王亨利六世在次要求继承法国王位,法国人组织军队来抵抗,这场战争已经演变为了法国的解放战争。

加莱

战争初期,英军节节胜利,法国和苏格兰联军惨败。1429年的奥尔良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法军开始反攻。1435年,勃艮第公爵背叛的英王,加入了法军作战,英军开始全面失利。1437年巴黎收复;1450年,诺曼地区收复;到1453年,英国除了加莱以外,其他的据点全部丢失。

三,战争的影响

这场战争奠定了欧洲未来几百年的格局。法国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权国家奠定了基础;而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所有的领地,使得英国不再陷入欧陆争霸战争的泥潭,为国内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条件。战争后,英国开始奉行“大陆均势”政策,积极向海上发展,为欧洲海洋霸权国家形成提供了条件。

百年战争旷日持久的进行,严重削弱了两国的封建贵族势力,为两国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5世纪下半叶继位法国王位的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都权力打击封建势力。到15世纪末,勃垦地公国、普鲁旺斯伯国、鲁西永伯等封建政权被兼并,基本实现了统一。

不断统一的法国(绿色部分为王室领地)

在英国,战争结束后又发生了“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几乎有所的封建主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使得封建势力被削弱。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取得胜利,建立了都铎王朝(1485—1603),由于战争导致贵族元气大伤,新建立的都铎王朝成为了英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15世纪后期的英国

中央集权的形成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了增强王室的经济实力,法国开始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取消国内关税,逐渐形成了以巴黎为中心的统一市场。境内各民族也不断融合,形成了法兰西民族,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了法国共同语言。英国方面的情况也十分类似,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统一市场。新建立的都铎王朝放弃使用法语,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国成为了民族语言。

结语

百年战争是英法两国因为争夺诺曼等地的归属而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领土上来说,英国发动这场战争得不偿失,失去了所有的欧洲土地;但是对于王权来说,这场战争却是双赢的,因为它削弱了两国的封建贵族势力,为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欧洲未来的政治发展趋势。

1066年的时候,英国发生什么事了?英国大大改变了什么?

第一:足球用脚(守门员除外),篮球用手;第二:足球进球少,0:0是常事,篮球怎么也能进个两三个(女生打球的时候经常出现3:2这样的比分);第三:足球对时间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伤停补时本来就是不精确的表现,还得看裁判的心情,篮球精确到0.01秒。第四:足球11个人踢,篮球5个就够了。第五:业余爱好者踢足球找个场地就可以了,用衣服摆门也很正常,篮球要是没有篮框估计干拍一会儿就烦了。第六:足球比篮球个儿小。第七:足球比篮球的身体接触和冲撞更多一些,裁判判得也宽一些。 第八:足球场比篮球场大。第九: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篮球不是。

1066年向英格兰开战并于同年9月引兵渡海,首先攻占了佩文西和哈斯丁斯镇。10月,击败了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的抵抗。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威廉一世将诺曼底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是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对象,而从他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主要只在别人的国土上进行,尽管此两项传统在英国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

1066年,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英国土崩瓦解,一个全新的封建集权的英国在废墟上建立了起来,而改写这一历史的,是一个来自诺曼底的法国人,叫做威廉。威廉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或者被憎恨他的人称为“私生子威廉”(William the Bastard)。

威廉是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唯一的儿子,生于1027年11月8日。威廉的母亲是罗贝尔一世的女仆(一个制革工人的女儿),因此威廉是非婚私生子。威廉年仅8岁时,罗贝尔一世在朝圣的路上去世,死前指定威廉为诺曼底的继承人。对公爵之位虎视眈眈的人认为他们拥有更合法的继承权,想方设法要除掉威廉。

他们称威廉为“杂种”、“私生子”,并嘲笑他是制革匠的后代。虽然就像一只置身于狼群之中的羔羊,威廉幸运地躲过了刺杀,15岁时被法国国王亨利一世封为骑士,19岁时成功地处理了叛乱和入侵。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钢铁般意志、充满魅力的领袖。

英格兰王位之争

话说回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从5世纪罗马帝国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盎格鲁撒克逊各个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期间的英格兰)。9世纪前的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主要由七个王国组成(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为了抗击北欧各国的入侵和海盗的骚扰,七国趋于联合,其中的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崛起,经过其几任国王的努力,10世纪中叶,各割据王国已经统一为英格兰王国,威塞克斯王室成为了英格兰王室。

1012年,丹麦国王斯温率军入侵并击败了英格兰国王,英格兰进入了被丹麦人统治的时期。斯温死后,他的儿子克努特(Canute)继承了英格兰王位。为了加强对英格兰的统治,克努特笼络并重用英格兰的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森(Godwinson)。1035年克努特去世,英格兰经历了长达数年、血腥的王位之争,直到1043年有着威塞克斯王室血统的爱德华王子(Edward)登上王位(史称“爱德华三世”,或“忏悔者爱德华”),英格兰王室复辟。

爱德华的母亲是法国诺曼人。在丹麦人占领英格兰期间,她带着年仅6岁的爱德华王子流亡诺曼底。爱德华王子在诺曼底生活了30年,这里更像是他的故乡,他深受诺曼语言、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且他的教父就是令人敬畏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

1043年,有着威塞克斯王室血统的爱德华登上了英格兰王位。但实际上爱德华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大权依旧掌握在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森手里。

虽然爱德华非常不喜欢戈德温森,但也无计可施。戈德温森还将女儿伊蒂丝嫁给了爱德华,盘算着女儿能够和国王生一个小“戈德温森”,进而继承英格兰王位。但爱德华娶了伊蒂丝后,从不和伊蒂丝圆房。爱德华想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继承人,他心仪的人选当然不是戈德温森家族,而是与他有恩的法国诺曼底家族的继承人,他教父的儿子,威廉。

1053年,戈德温森在陪国王用餐时死于突发的心脏病。他的长子哈罗德·戈德温森(Harold Godwinson)带领戈德温森家族继续执掌大权,继续控制着英格兰。

一直是一个无奈的、傀儡般的国王,爱德华在执政后期将更多精力投入宗教生活,将大量时间花在沉思、忏悔和祷告上,并且致力于修建教堂(包括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因为对基督教信仰无比的虔诚,爱德华被称作“忏悔者”(Edward the Confessor)。

1065年冬,没有子嗣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病入膏肓,没有任何迹象谁将会继承王位。在所有对王位虎视眈眈的人中,认为自己最应该登上王位的包括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戈德温森,诺曼底公爵威廉,以及挪威国王哈拉尔·哈德拉达(Harald Hardrada)。

1066年1月5日,爱德华去世,临终前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手轻轻碰了一下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戈德温森的手。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含义。但哈罗德·戈德温森坚信这是爱德华钦点他继任王位的信号。1月6日早晨,威斯敏斯特教堂见证了国王爱德华的葬礼;中午时分,它又见证了新国王哈罗德·戈德温森的迫不及待地加冕礼(史称哈罗德二世)。

威廉起兵

哈罗德·戈德温森继任英格兰王位的消息令诺曼底公爵威廉暴跳如雷。过去十年他一直无比自信地告知整个欧洲,在1052年他拜访伦敦的时候爱德华已经承诺将英格兰王位传给他,但现在他却瞬间成了所有人嘲笑的对方。

威廉旋即向罗马教皇提出了他对英国王位的要求,理由包括他自己拥有一定的英格兰皇室血统(虽然很微弱),爱德华承诺过将英格兰王位传给自己,并且哈罗德·戈德温森曾发誓向自己效忠,现在却撕毁诺言、抢先登上王位。罗马教皇最终被威廉说服,同意威廉以教廷的名义讨伐异教徒哈罗德,并且赐予他圣十字旗以及教皇的权杖和戒指。

有了罗马教廷的支持,并且以攻陷英格兰后“加官进爵封地”为诱惑,威廉迅速地募集到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舰队,包括上万名士兵,六千匹战马,四百多艘战舰。

与此同时,英格兰新晋国王哈罗德也募集军队和舰队迅速在英国南海岸集结。哈罗德军队的核心是5000名英格兰封建领主和贵族,3000名职业军人,以及13000名雇佣兵(Part-time Soldiers,法律规定他们每年要为国王服役两个月)。8月初,威廉公爵的部队也集结到了诺曼底海岸。两国大军磨刀霍霍,誓言一决生死。

然而,威廉军队的横渡计划被海上飓风一直拖延,威廉焦急地等待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南风”,而哈罗德焦急地等待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威廉”。哈罗德的焦急有他的苦衷。在双方的对峙之下,时间进入了9月,正值秋收时节,此时已经比法律规定的雇佣兵每年两个月的服役期超过了两个星期。担忧与不满的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哈罗德不得不在9月8日下令解散雇佣兵。

挪威入侵

祸不单行的是,就在哈罗德下令解散雇佣兵仅仅11天之后,同样对英格兰王位虎视眈眈的挪威国王哈拉尔·哈德拉达伙同哈罗德的亲弟弟托斯蒂格,带领着300艘战舰、12,000名士兵入侵英格兰。挪威军在东北部的诺桑比亚登陆,很快占领了约克郡。首战大捷后,挪威国王哈拉尔·哈德拉达和托斯蒂格仅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前往约克郡以东八英里的斯坦福德桥,打算在那里俘虏大批人质。

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被遗弃的部落,而是英国国王哈罗德的大军。原来,一接到挪威入侵的消息,哈罗德立即从伦敦启程,沿途一边募集军队一边极速行军(仅四天就行进了312公里)。最终,哈罗德赢得了这场“斯坦福德桥”之战,英勇的挪威国王哈拉尔·哈德拉达被一箭封喉,托斯蒂格也死无全尸,挪威军被杀的丢盔弃甲,远征英格兰的300艘战舰中只有24艘逃回了挪威。

黑斯廷斯战役

哈罗德还来不及对击败挪威国王的入侵表示庆祝、或对弟弟托斯蒂格的死表示哀伤,斯坦福特桥战役结束的第二天,诺曼底的威廉公爵率领他的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英格兰海岸登陆。

哈罗德只得再次召集他所能调动的所有军事力量南下御敌。10月14日清晨,双方军队在黑斯廷斯(Hastings)打响了战斗。威廉拥有骑兵和步兵,还有很多弓箭手,而哈罗德只有步兵和少量的弓箭手。英国占据山谷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起初的防御很有效,威廉的军队的进攻被遏制并伤亡惨重。

威廉重新集结他的军队并举起自己的头盔来平息他已经战死的传言。之后诺曼的骑兵和弓箭手造成英军越来越大的伤亡。战争一直持续到近黄昏,当又一波诺曼骑兵发起进攻,英格兰军队开始溃败,国王哈罗德被一名诺曼弓箭手射伤眼睛(根据70米长的贝叶挂毯的画面),随即诺曼骑士们围了上来,将他乱剑刺死并分尸。

这场惨烈的、改写英国历史的黑斯廷斯战役上,盎格鲁撒克逊英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哈罗德战死,英格兰大约一半以上的贵族也都牺牲在这个战场上。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威廉公爵率诺曼军队北上,一路攻城陷地、烧杀掳掠,盎格鲁撒克逊城池相继沦陷。

诺曼王朝

1066年12月25日(圣诞日),法国诺曼人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正式加冕,史称“威廉一世”,或“征服者威廉”。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英国土崩瓦解,一个全新的诺曼王朝英国在废墟上建立了起来。

文章标签: # 英国 # 法国 # 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