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员动态 球员动态
郎平伦敦奥运会后访-郎平解说伦敦奥运会
tamoadmin 2024-08-03 人已围观
简介郎平在美国的执教生涯如何?又是什么促使着她回国执教?郎平是我国女排界的功勋人物。运动员时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郎平也是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有着突出的成绩。一、赴美执教顺利2005年郎平赴美执教,她一边执教美国女排,一边陪伴在美读书的女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美国队在祖国开始了特殊的奥运征程。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希望我国
郎平在美国的执教生涯如何?又是什么促使着她回国执教?
郎平是我国女排界的功勋人物。运动员时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郎平也是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有着突出的成绩。
一、赴美执教顺利
2005年郎平赴美执教,她一边执教美国女排,一边陪伴在美读书的女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美国队在祖国开始了特殊的奥运征程。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希望我国集体项目能在本土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作为中国人最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女排如果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冠军,肯定是最完美的。但当时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就进行得颇为不顺,在轻取委内瑞拉和波兰之后,女排输给了古巴,随后面对美国队意义非凡。在和美国队的比赛中,尽管中国队先取得领先,但最后被美国队翻盘。后来郎平更是率领美国队一路闯进奥运决赛,获得亚军。而中国女排位列第3,这也让郎平承受了许多国内的负面评论。美国队员对郎平都非常尊敬和钦佩,也足以说明郎平的执教魅力。
二、中国女排战绩不佳
北京奥运之后,陈忠和卸任,中国女排经历了数次换帅和队员青黄不接的情况,一度陷入了低谷。特别是2010年世锦赛仅仅获得第十名。2012年伦敦奥运会,输给此前30多年从未输过的日本女排,未入四强,当时负责解说的郎平难掩泪水。很多人认为中国女排已坠谷底,已然沦为亚洲二流,这也让郎平内心不忍。
三、女排情结
郎平的老女排队友陈招娣2013年不幸罹患癌症,当时还未决定竞聘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也去探望陈招娣。但是仅仅在探望一个月之后,陈招娣就与世长辞。在陈招娣的追悼会上,老女排球员全部来到现场送行。中国女排以及八一队的篮球名将刘玉栋、王治郅、郑海霞等人也都来送她最后一程。葬礼上的郎平,泣不成声,这在无形中坚定了她重振女排的决心。
各位读者记得关注互动哦。
朗平是当年女排三连冠的核心人物,对于她你了解有多少?
郎平女士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体育历史的自传书,郎平,这位前无古人的排球人,她的一生都是与排球绑在一起的,无论是在当运动员事时还是当教练员时期,她的履历都是极其辉煌的。她的排球视野、她的排球理念、她的训练方法、她的临场指挥和她无与伦比的威望和凝聚力,对排球人来说都是堪称完美的。
郎平执教是伦敦奥运会对阵日本队输了之后,更坚定了郎平带队执教的决心!从郎平执教以来,女排运动员们感觉郎平在场上,中国女排打比赛就非常有底气,有一种坚持叫郎平,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郎指导是中国女排的伯乐,很多队员都是由她发现的。郎指导不仅发现了她们,还爱惜她们,牢记在心,有机会就直接要她们进国家队训练。郎平在恒大女排执教时,有一年全国联赛偶然见到了被河南借调上来打比赛的朱婷,郎平发现她特别协调,就牢记在心,后来组建国家队时,就要了她。甚至那个时候连赖指导都还不认识朱婷,郎指导就先记住朱婷了,可见郎导对人才真的很上心。郎指导对中国女排的贡献有目共睹,这种贡献不光是业务上,还是精神层面的。
现在郎平带队两次夺冠,包括奥运会,体现了自身价值,作为教练,郎平以身作则传承女排精神。 凭借在意大利联赛和美国读书,执教的经历,既有国际化风范,又有职业素养,更有爱国,她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郎平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女排事业,让伟大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和自豪,作为球员和教练,郎平都是最出色的,凭借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一种女排精神。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许多人都有关注奥运会,对于奥运会也有比较深的认识。有些人则对奥运会一点兴趣都没有,但不管如何,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好。以下是我整理的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篇1
2015年郎平终可一偿夙愿,20年等一冠,她更值得。作为运动员,“铁榔头”毋庸置疑地被公认为中国女排实现5连冠的功臣。退役后转型当教练,她在1995年回国执掌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周期,她出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4年之久。2013年,她再次临危受命,扛起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争夺奖牌的重担。从1995年到2015年,郎平那近乎完美的教练生涯中,世界三大赛还欠她一枚正名的金牌。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个寒冻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
郎平7岁那年,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说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
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爬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树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随着岁月的改变,郎平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非常突出。1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伟民教练看中,进了国家队。经过刻苦磨练,她成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之惊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篇2奥运会结束后,郎平离开了美国女排,去往土耳其执教。2009年,郎平回国执教广州恒大女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郎平看到中国女排败给日本被挤出四强,当中国记者让她谈一谈时,她顿时泣不成声。
2013年4月,郎平临危受命接手青黄不接的女排,这是一个并不讨喜的位置。在此前的亚锦赛上,女排创造了亚洲第四的最差战绩。
这两年,在这支90后甚至95后占据大半江山的球队,郎平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55岁的她既是教练也是母亲。
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
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baifen,包春节红包,“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这位队员口中的“女神”,平时是排球联赛中最忙碌的人,她曾经在短短三天内连飞3个城市,只为了观察队员的状态。平日里,她还要搜集队员、对手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和康复理疗专家交流队员的治疗恢复方法。
她的工作热情连助理教练安家杰都感叹,“她对工作有一种饥饿感,投入起来连队员们都感到惊讶‘郎导忙起来像是30岁’。”短短2年,郎平就像工作狂一般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世界冠军球队。
除了冠军,郎平还赋予了女排精神新含义
中国女排精神,曾以不惧艰险,不怕牺牲,为国拼命为精神内涵,那些个体价值服从于集体价值,那些超越身体极限的精神品质,被当成是经验在各个领域推广。
作为那一代女排精神的践行者和传道士,郎平的身体至今仍残留着那个时候的“馈赠”: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她曾出现过多次晕倒在现场的事例,医生甚至做出过“三十岁年龄,六十岁骨头”的诊断。
在目前的中国女排,那些泯灭个性的魔鬼训练法则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润物细无声中的表达。在比赛中,郎平从来不会大声呵斥队员,而是鼓励队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她通过对高科技的利用,以及自己的表率引导队员。
伤病方面也是如此。2004年赵蕊蕊受伤后,相关方面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游说团,给赵蕊蕊灌输需要尽快恢复回到赛场的理念,希望赵蕊蕊能再次上场比赛。于是,赵蕊蕊终于创造了骨折病人的生理奇迹:2004年奥运会,雅典第一战,赵蕊蕊披挂上场,但仅仅5分钟之后便“咔嚓倒地”。
但这次,尽管惠若琪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她也表达了继续参与比赛的意愿,但在检查后,郎平等还是作出了她不随队参赛,留京观察的决定。有关方面甚至为此调整了比赛成绩要求,而“以人为本”等词汇,也第一次出现在官员们的口中。
郎平对于中国现实和国际规则和熟稔,使得她得以再次铸就中国女排的辉煌,让中国女排在最困境时期再次腾飞:因为熟稔,她得以获取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环境,充分施展其魔术般的双手,对现有体制进行解剖甚至改良。而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空气中,女排姑娘们也得以一步步成长,得以在大赛中磨练自己,而不是在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中磨灭个性。
排球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 篇3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是的,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多年受大众喜爱。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顶峰……
全部街道都回响着她的传说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都停滞下来。
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据说比赛颁奖典礼还没结束,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就已达球队。
《人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而这当中,有3000多件都是“点名”送给郎平的。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次日,国内几乎全部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人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评论员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她是“世界第一主攻手”,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曾在自传《岁月》中这样写道。
据统计,7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球迷们亲切地称她为“铁榔头”,她扣球的英姿甚至被画成印上了邮票。
世界第一主攻手的名号得来不虚。当时的郎平展现了逆天的身体素质,后辈至今只能望其项背。
她力量无穷:深蹲达到180KG,和男子散打王柳海龙旗鼓相当。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甚至说,郎平的扣球和男子运动员没什么区别;她体能无解:单场比赛最多扣杀96次,整整是别人的两倍。要知道伦敦奥运会时,惠若琪扣了50次,一旁的解说就惊叹说:“这简直是惊人的次数。”而这样的次数只是郎平的平均水平。
她背负10亿人期许,不断书写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的神话彻底达到了巅峰。
尽管小组赛1:3不敌美国女排,尽管背负着巨大压力,但郎平还是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夺冠的那一刻,全部人都沸腾了。
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夺得金牌,赢得三连冠傲人成绩。
这一刻,郎平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打球。在她的背后,肩负了10亿人的目光和期盼。
1985年11月17日,中国队以3比1战胜古巴队后,郎平激动地高高跳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响彻天空的庆祝口号,跟郎平一样,在中国体育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传说还在继续。队员时代,她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奥运会,1985世界杯),短短五年就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
退役后自费赴美求学,从“一无全部”重新来过
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退役后本可在系统内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郎平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郎平过得十分节俭,为了省钱甚至每天都吃同样廉价的三明治。由于签证性质的.原由,郎平不能在美国打工赚钱,所以只能在学校里做排球教练,以此来抵扣她的学费。后来,为了赚钱付学费,郎平不得不到意大利摩德纳队打球赚钱。
对于这段“留洋”经历,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我决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另一个原由是,在中国女排这些年,得到很多荣誉,人们对女排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个街买东西,都受拘束。
有一次,我想去看**,买了票,故意迟到几分钟,等黑灯了,开演了,我们才找到位子坐下,没想到刚坐下,也许是我们俩的个子太高,还是被几个观众发现了,“郎平,郎平”地叫起来,这一叫,整个剧场都不安宁了,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撤。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们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军,你是有功之臣,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我觉得自己似乎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全部”。
一无全部的“国际农民”到美国后,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因为不能工作,我就只能把朋友家当作公家食堂,我吃饱了肚子,吃饿了心。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全部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平衡。
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我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学校给我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但说是做助教,其实就是在哄着一些水平很差的队员。一开始,我心里很难接受:我是世界冠军队队员,跑到这儿来哄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位置整个是颠倒。但我不得不说服自己:不想颠倒,回中国去,你来美国,就是找“颠倒”来的。
那时的我特别穷,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我不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为了经济独立,我又去意大利的俱乐部打球赚钱。一年后,我的签证因为这段工作经历,变为“工作签证”,在美国可以办绿卡了。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以560分的托福成绩通过了语言关,而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全部”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为把中国女排拉出低谷,她心力交瘁
1995 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已签订的多项合同都取消了,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郎平说:“要是为了钱、为了工资,我就不回来了!”
她在自己的自传《燃情岁月》中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
1994年11月,我带八佰伴世界明星队打完最后一场比赛,中国排协打电话给我,要我从香港拐一下北京再回美国,说有事情商量。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伟民(前国家女排主教练)找我谈了女排的情况,我们确实都不忍心看着中国女排落到世界第八而一蹶不振。
伟民说,女排最缺乏的是一种精神,是教练的凝聚力,要用一种人格的力量来调动运动员,而时间又特别紧迫,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半时间,不允许再慢慢启动了。他对我有信心,希望我考虑,能否回来执教。我也知道,伟民教练一般是不求人的。1995年初,中国排协召开全国教练会议,决定更换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大家也提了人选,又一次想到了我。于是,排球协会一个电传接一个电传地发到我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学,球类司司长也给我发来电传,有一句话打动了我:“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确实,最后使我下决心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有美国朋友劝我:你在国家队那么多年,干得那么苦,压力太大,而且,你家庭情况不好,孩子那么小,你怎么能回去呢?再说,你还有那么多的合同,这样大的牺牲值得吗?这些利弊得失,我自己全都想到了。回国、执教,这个动作确实非同小可,也许,会又一次改变我的生活和命运。
执教工作困难之多,也可想而知。但我更清楚,女排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女排打球已经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本身。虽然,我离开国家队那么多年了,但大家还是想着我,尤其在女排最困难的时候,要把这副担子交给我,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
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想着想着,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郎平,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但我绝不盲目、绝不冲动,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的执教想法,有一个基本精神:坚定信念,卧薪尝胆。
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又在考虑训练,下飞机时,我有点晕晕乎乎的,头也没梳,稍微理了理。走到机舱门口,我只看到机场上有那么多人,有扛着摄像机的,有端着照相机的,有举灯的,灯都打得特别亮,我还回头看,心想,肯定有什么贵宾坐在这架飞机上。没等我想明白,这些人黑压压一片全冲我来了。好,我还迷迷糊糊呢,十几个话筒伸了过来,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我都不知道听谁的好,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前拥后挤的,远远地,我只看了我妈和我爸一眼,他们就被人群挤没了,我也被两个警卫“架”到警卫室,海关都没过,只好走“后门”了。
;女排球员王一梅曾经被誉为“第二个郎平”,这是怎么一回事?
郎平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崛起,以自己强有力的进攻帮助中国女排拿到亚洲冠军,然后在80年代初,中国女排开创五连冠伟业,郎平居功至伟,她的进攻得分就是女排赢球的保障,郎平也成为了家户喻晓的明星。
王一梅2005年进入中国女排,从2006年起参加世界大赛,强有力的进攻也是中国女排赢球的保障。因为也是主攻手,和郎导同一位置,所以被球迷称为“郎平第二”,其实就是希望王一梅能够起到和郎导同样的作用,期待王一梅能够和郎导一样带领中国女排拿到好成绩。然而,王一梅巅峰时期进攻能力是不错,可惜没能带领中国女排获得冠军。
郎平当年创下的成绩十分耀眼,喜爱中国女排的球迷是念念不忘。郎导退役以后,但凡中国女排出现一个稍微强力点的主攻,都会被冠以“郎平第二”的名号。李国君、孙玥、杨昊、王一梅和朱婷都曾被冠以这个名号。现在回看,真正能够起到和郎导作用相当的的也只有朱婷了。
王一梅曾经被球迷称为“郎平第二”,就是指她的进攻能力突出,也是希望她能够像郎导一样给中国女排带来冠军。只是时运不济,王一梅没能做到。
王一梅2005年入选中国女排,2006年开始参加世界大赛。当时的主教练陈忠和十分看重王一梅。希望把她培养成为一个能够担纲****的主攻选手。当时外界看到扣球势大力沉,同时具备大力跳发绝活的王一梅。纷纷对她冠以“郎平第二”的美誉。尽管刚刚出道的王一梅远远没有达到郎平的技术水平,不过可以看出外界普遍看好王一梅扛起中国女排进攻的大旗。
初到国家队时,大梅确实表现出了与一般主攻不一样的潜质。陈忠和也对大梅进行了精心的调教。即使中国女排陷入低谷的时期,大梅依然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能力。只是随着伤病和体重的增加,王一梅的身体变得不灵活。这对于随时需要靠移动来争取时间和机会的排球运动员来说是大忌。伴随着中国女排成绩的起起伏伏,大梅并没有成为外界期望的“郎平第二”。
2088年北京奥运会王一梅跟随中国女排获得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王一梅挑大梁,也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四分之一比赛决胜局最后几分的关键时刻,两队的非常胶着。这时的解说嘉宾郎平也非常的紧张。当王一梅轮转到前排时,郎平仿佛也看到了希望。情不自禁的说:大梅已经到了前排,我们的机会来了。非常可惜的是日本女排连续两个发球得分让中国女排的努力功亏一篑。队长魏秋月泪洒赛场,王一梅等球员无不失落至极。郎平赛后也哽咽落泪。伦敦奥运会的失利让这一代球员几乎转年全部离开了国家队。
很多球迷都觉得大梅生不逢时。认为她遇到郎平的时间太晚了。郎平2013年4月二次执教中国女排时,大梅其实入选了前几期的大名单。只是按照郎平全面主攻的硬性要求,一传和防守薄弱的大梅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从大梅并不是马上落选来看,其实郎平是给了大梅时间和机会的。只是因为伤病和其他原因,大梅不再适合新的国家队战术体系。落选国家队之后,已经到了职业生涯末期的大梅再无机会进入国家队。外界寄语的大梅成为“郎平第二”愿望也将成为遗憾。
综上所述:大梅是一个具有排球天赋的球员,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长为中国女排的里程碑式主攻。但是不妨碍球迷们对大梅的喜爱。毕竟曾经她在赛场上威猛的身影给球迷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现在大梅依然扎根在辽宁女爱排没有正式退役,还在享受排球带来的快乐。祝福大梅吧!
在女排队史上,有着“重炮手”之称的中国女排球员王一梅确实曾经被誉为“第二个郎平”,那么,具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并不是咱们国内的 体育 媒体首先把王一梅誉为“第二个郎平”,而是国外的 体育 媒体,当时的到王一梅可谓是潜力无限,就连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也忍不住直接表示:“花本钱也要把王一梅拉(即培养的意思)起来!”
出生于1988年的王一梅身高1.90米,体重超过90公斤,司职主攻位置,拥有3.19米的扣球高度和3.07米的拦网高度,且力大惊人,优秀的身体素质让王一梅备受关注,在2003年的时候就成功入选国家队并跟随国青队获得了世青赛亚军,其中王一梅更是荣获了最有价值球员称号!
到了2006年,王一梅开始在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即便此时的中国女排略显跌入低谷,但王一梅凭借着令人眼前一亮的进攻技术而陆续在女排大奖赛和世锦赛上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开始有了“第二个郎平”的美誉!
至于王一梅为何会被如此高度评价,和两方面密不可分:一是王一梅她是“铁榔头”郎平以来中国女排队内第二个可以适应打调整攻的主攻手,力量和技术的结合非常之充满期待性!二是王一梅的竞技个性也是与郎平颇为相似,喜欢力拼对手的狠劲儿确实让中国女排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不过,王一梅的巅峰期有点“昙花一现”,刚刚进入国家队不久的2007年,王一梅的体重就飙升到100公斤以上,这就使得王一梅的身体灵活性出现了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即便王一梅后来展开了“地狱式”的减肥特训,也终于把体重降到100公斤以下,但整个身型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其力量的优势),加上王一梅运气也是欠佳,减肥成功之后又遭遇意外的伤病困扰,错过了进一步对综合技术做精雕细琢的宝贵时机......
到了2013年,竞技状态起起伏伏的王一梅也开始与女排国家队无缘,即便有着“第二个郎平”的某些技术优势,但大力跳发不稳定,一传、防守、小球串连等技术并不全面,也就使得王一梅没有真正成为“第二个郎平”,最终遗憾地早早结束了女排国家队的职业生涯!
总的来看,王一梅确实具备“第二个郎平”的潜力,但也缺乏如同郎平那样的综合技术水平,加上个人的运气不好,最终只能一度被誉为“第二个郎平”,而最终只是成为了令人惋惜的王一梅了!
当然,王一梅在中国女排处于艰难时期的阶段做出了自身最大的努力和贡献,并不能因为“第二个郎平”的关系而否定王一梅,她仍旧是中国女排队史上的一颗明星!
王一梅应属于比较特殊类型的队员,与其最类似的应是意大利的艾格努。特点是进攻实力较强,其他实力不行,属于严重偏科的选手。但其又比不了艾格努,其进攻实力又远远赶不上。现在艾格努的进攻在世界范围都是巨大威胁,而其在鼎盛时期也只能算是一般较强,在国内比赛中的下球率还算可以,但面对世界强队时就不行了。与郎平相比,都按各自当时的表现,下球威力差得太远了。如能赶上郎平当年的水平,当时的中国女排也不至于落入低谷。所以说,她属于严重偏科,但长处又不够长的一种类型,没打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逆袭之路:中国女排凭什么闯进奥运决赛
女排赢了!时隔12年,又一次打进了奥运会的决赛。
作为曾经的“铁榔头”,80年代女排黄金时期的代表,自2013年4月接过帅印,郎平就肩负起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回巅峰的重任。2015年中国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与上一次距离11年之久的冠军让人们看到新一届女排的蜕变与可能。于是,人们开始期待,这支90后的新队伍是否已经在郎平的调教之下,重回世界排坛之巅;她们的竞技和精神状态也再次让人想起老女排,以及延续已久的“女排精神”。
而这一次,郎平和这些姑娘们已经做到了。
不过,在上一场战胜东道主巴西后,郎平也说: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7月24日,从北仑体育训练基地回到北京,郎平没顾上回家,就直接和队员们一起回到了中国女排的驻地天坛公寓。在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集训后,她们将在这里度过奔赴里约奥运会前的最后一个星期。
“老觉得现在时间不够用。”下午才刚到驻地,晚上郎平又给大家安排了录像学习——她们要通过观摩、分析过往的比赛,为8月6日第一场小组赛,与荷兰的对战做准备。
这样的学习对队员们来说,是平日里再寻常不过的功课。想到即将出征,年轻的姑娘们士气挺高。而身为主教练,没有人比郎平更清楚,她们将要踏上的是怎样一趟不寻常的旅程:小组赛中,中国队被分在了有着荷兰、美国、意大利、塞尔维亚这几支世界强队的“死亡之组”;而这支由12人组成、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队伍中,只有3人拥有奥运经验。
这是郎平的第4次奥运之旅。从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以运动员的身份夺得金牌,到1996年、2008年以主教练的角色先后率领中国队、美国队获得银牌,她已经不需要再向人们证明什么了。但这一次,她仍然全力以赴。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出征奥运,仿佛就在昨天,时间过得太快。再次启程,这次奥运对我们来说是梦想更是承诺,意义可能更为重大。一起加油,姑娘们!”郎平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
作为曾经的“铁榔头”,80年代女排黄金时期的代表,自2013年4月接过帅印,郎平就肩负起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回巅峰的重任。2015年中国女排重夺世界杯冠军,与上一次距离11年之久的冠军让人们看到新一届女排的蜕变与可能。于是,人们开始期待,这支90后的新队伍是否已经在郎平的调教之下,重回世界排坛之巅;她们的竞技和精神状态也再次让人想起老女排,以及延续已久的“女排精神”。
在里约,这些年轻的女孩,将有望开拓出女排历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新女排令人刮目相看
在中国女排出征里约奥运会之前,媒体最好奇的是最终12人奥运名单都是谁。被问急了,郎平会冒出一句“除了朱婷,所有的人现在都还没有决定”。朱婷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事,甚至可能在两年前就已经“决定”了。
2013年前的女排世青赛上,朱婷就荣膺最佳得分、最佳扣球以及最有价值球员(MVP)三项大奖,一战成名。国际排联在其用“不可思议的力量”(incredible power)来形容朱婷的横空出世。
2014年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在里约奥运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年,经过2013年国家队大范围试训,以及女排联赛之后,郎平对国家队队员进行了重新梳理,最终确定了新一届国家队的主要构成人员。朱婷的名字毫无悬念地出现在2014年中国女排的集训名单上。同时,也更新了国家队的教练班子,一支全新的国际化医疗保障团队浮出水面,相比一年前重新上任时匆匆组队,此时的郎平已然思路清晰。
真正意义上的老将仅剩二传魏秋月和副攻徐云丽两人,加上伦敦奥运周期崛起的主攻惠若琪、副攻杨珺菁、接应曾春蕾和自由人单丹娜,近20名队员中只保留6个参加过2012年奥运会的队员。年龄最小的、来自八一女排身高两米的袁心玥,出生于1996年12月。这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中国女排真正走上全面年轻化的道路,也表明郎平带领女排实现年轻化的决心。
很快,年轻的队伍开始见到起色。同年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即斩获亚军,这是中国女排自1998年后的最好成绩。
这一年,1995年出生的主攻手朱婷在国家队浮出水面,她个人不但入选最佳阵容,且再次获得最佳主攻称号。此时的她,已经奠定了世界顶级主攻手的地位。不足18岁的小将袁心玥也在世锦赛上一鸣惊人,获得当年“体坛风云人物”评选的最佳新人奖。
执教仅一年多,郎平相继发掘出两大成绩亮眼的新人,球迷们开始对新女排刮目相看。
次年,年轻的中国女排将亚锦赛、世界杯冠军双双收回。这支已经远离聚光灯许久的队伍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2015年世界杯
备战世界杯期间中国姑娘因伤病等原因,意外频出,胜利得之不易。夺冠一刻,早已身经百战的郎平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作为强者,我们必须要面对各种困难。”面对镜头,回顾赛前遭遇的种种坎坷,郎平再次哽咽。
郎平曾这样评价朱婷:“虽然我不太愿意用朱婷和我自己相比,因为时代不同,现在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但是我觉得朱婷的进攻水平已远远超过我。”这是郎平第一次主动将一位现役运动员与当年已被神化的自己相比较。
“女排精神”不合时宜了?
在世界杯夺冠之前,中国女排已经沉寂了多年。2008北京奥运后,女排状态一直低迷,甚至在2010年世锦赛中只得到第10。
每逢大赛失利,关于“女排精神没了”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早在60年代,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三从一大”的理念就传入了国内。正是凭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方法,他带领的日本女排创下了连胜175场的奇迹,日本女排也赢得了“东洋魔女”的美誉。
到了70年代,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秉承了大松的思路,也开始对女排姑娘们进行“魔鬼训练”。
为了练出球到手上就能控制住的本事,他让男陪练拿着球从高台上朝下砸,队员则站在墙角处接,接不起3个好球就不能停。因为没有闪躲的空间,队员们常常被砸得遍体鳞伤。一次,主攻曹慧英被球砸中了脑袋,当场就晕了过去,被抬回宿舍躺了3天才能下床。
练习扣球时,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常常是双手发麻,手臂僵硬。
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在郴州训练基地,排球馆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滚打,手上腿上总是被沙土、木刺扎得血淋淋的。因为缺少训练器械,做力量训练时,只能双手搭在铁架上,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脖子上做下蹲。
这样艰苦的训练让队员们练出了扎实、全面的技术,也练得个个伤痕累累,但为了“拿冠军”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拼了命一般地比着练。平日里,哪里受了伤,用胶布一贴就继续训练,大家甚至开玩笑说,全队贴胶布最多的陈招娣,半年用的胶布都够做成几件衣服。
“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奉行着这样的信条,中国女排拿到了难以置信的“五连冠”,成为了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成为80年代中国腾飞的象征。学习“女排精神”成为全国流行一时的口号。
陈忠和
90年代,随着老女排相继退役,女排进入低谷期。到了2001年,陈忠和接手处于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作为曾经袁伟民时期的陪练、之后数任主教练的助理教练,上任伊始,他就重提了老女排的“竹棚精神”。在他看来,面对一批鲜有大赛经验、身体条件和基本功都不如欧美国家的年轻队员,要出成绩,苦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在人们的印象里,陈忠和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但在队员们眼中,训练场上的他总是非常严格,达不到要求绝不能休息。为了培养队员团队作战的意识,他还沿用了老女排时期的训练方法:一人练不好,全队一起受罚。常常是一上午的训练课,每个队员都至少要换两次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摸都湿透了,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我们这一拨是练得比较狠的,我们的条件会比老女排好一些,强度不相上下。”宋妮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初两年的时间里,身为负责组织进攻的二传,她和冯坤没有休息过一个半天。本来每周训练6天半,其他队员周日还能放上半天调整一下,但她们俩永远都在加练。
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状态难免有起伏,训练完成得不好的日子里,宋妮娜几乎天天失眠,一天吃3片安眠药,夜里还是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训练的事。
过高的训练强度,确实帮助中国女排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优异成绩,然而也导致极高伤病率,高发的伤病后来也直接影响了成绩,赵蕊蕊等主要队员都在关键时刻因伤不得不缺席比赛。这种试图重现“老女排精神”的训练方法,最终遭到了质疑。
直到很多年过去,退役后的“黄金一代”再聚首,陈忠和才向队员们坦承,自己当年其实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北京青年报》资深体育记者李晖还记得,当时陈忠和曾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状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的还是第二天该怎样给队员练,一想就是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不到8点就又起来开始一天的训练,没有一天能松下来。”
后来,也曾有人问过陈忠和,为什么一定要练得这么苦,有没有更科学的办法?陈忠和露出了一丝有些复杂的笑容:“什么是最科学?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最好的成绩,就是最科学。”
“随着时代的不同,女排精神的本质和真谛是不能改变的,但展现的方式应该有一些与时俱进的东西了。”李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比如是不是和拼搏精神划等号的就一定得是伤病、艰苦?拼搏精神就是流血了不擦接着练吗?”
继承与创新
在“拉了一夜的抽屉”之后,2013年4月,郎平第二次接过中国女排的教鞭,她所面临的处境与她在18年前接手时惊人相似:队伍青黄不接,队员士气低落,战术打法摇摆;成绩下滑的同时,队伍也深陷种种质疑。
历史仿佛在轮回:2004年,时隔20年中国女排在希腊奥运会上重获冠军后,“黄金一代”的主力队员赵蕊蕊、冯坤、周苏红等因为饱受伤病困扰,状态严重下滑。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她们在自家门口没能如愿卫冕,摘得铜牌。随着“黄金一代”的退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新一代女排几乎重演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惨败经历,无缘四强。
郎平,又一次被组织“三顾茅庐”地请了回来。
但彼时的郎平,已和18年前大为不同。不论是在意大利排球俱乐部,还是执教美国国家队,她在收获他国排球文化的同时,屡创下不可思议的战绩。
事后郎平坦承,她并没有想过要不要去夺回世界冠军,“当时我的目标是很坚定的,为中国队培养新人,培养教练。我跟袁头儿(袁伟民)也说,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留下一点东西,这么累这么重的活,咱也不能一直干啊,但是女排的东西再不传承就可惜了。大家都退休了就有心无力了。还是有一种女排情结,希望培养一些年轻队员和年轻教练,让中国女排一直保持在世界上的高水平。”
面对以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队员,在组队之初,她就引入“大国家队” 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扩大考察范围、挖掘新人。
从2013年起,队里每次集训的大名单都在20人以上,几乎所有在联赛中表现突出的年轻球员都能得到进入国家队试训的机会。
与此同时,她一改以往“一个阵容打天下”的做法,大胆放手,根据不同等级的比赛安排不同水平和特点的球员前去练兵,“以赛代练”。尽管这使得中国队不得不因此输掉一些比赛,但这种做法不仅让主力队员有了足够的时间休息、调整,也让年轻队员得到了难得的实战机会。
不仅如此,郎平还结合自己在国外执教多年的经验,扩大了教练组规模,并引入了包括几名外籍教练在内的国际化专业团队,带领队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训练。
在2014年的新一代中国女排阵容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正式组建有美国名医加盟的医疗保障团队。
其实这位美国名医,早同中国女排结缘已久。在2007年冯坤、赵蕊蕊赴美进行腿部手术时,主刀医生SherwinS.W就已被大家熟知。这位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著名外科医生曾在北京奥运周期在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担任队医,也是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委员委员。这次受聘中国女排,则是他和郎平时隔6年后的再度合作。和SherwinS.W一起加盟中国女排的还有美国康复师ElizabethDarling,她是有多年从业经验和执教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这也是新一代中国女排国际化的一个标志件。
在央视解说员洪钢看来,这些人事与制度上的突破都得益于郎平独特的优势。“换一个人来,他也知道这样才对,但他做不到,要不来人,也要不来政策。”
“在一个运动队里,上去12个队员,后面配备的助理教练、体能、医生、后勤,起码应该是1:1,这是最少的,但是以前其他教练都做不到,因为其他教练确实没有郎平这种影响力和能力,能够跟领导去沟通。”洪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在俞觉敏执教时期,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当时全队连一个专职的体能教练都没有,一次临近大赛前,队里才加了一位美国体能教练,还是从乒乓球队临时借来的。“没编制啊。”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俞觉敏也只有一声叹息。
如今的中国女排,获得的保障和支持力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更为宽松的机制,使不少极具潜力的新人脱颖而出:2013年的朱婷,2014年的袁心玥,2015年的张常宁,2016年的龚翔宇……在郎平的调教下,这些90后、95后队员们迅速成长了起来,甚至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到了主力的位置上。
这些和郎平的女儿差不多大的队员,有时候会忍不住地叫她“郎妈”。队员们无限信赖她。“她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场内场外有区别,在场上就打起120%的精神;下了场,还有自己的人生。这种感觉也是别的教练很难给予的。”队长惠若琪说。
“走出去”
朱婷
2016年里约奥运之前,关于中国女排的焦点锁定在朱婷身上。5月,土耳其女排联赛豪门球队瓦基弗银行俱乐部正式宣布,将于2016至2017赛季以超过100万美元的转会费签约2015年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朱婷。这意味着奥运会结束之后,朱婷将远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这将是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第一次出现在世界顶级的排球联赛中。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上海女排就曾考虑以千万年薪引进朱婷,天津、福建、北京等诸多俱乐部也都表达过高薪引进的意向,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没有成功。
除了朱婷外,山东女排宋美丽年初登陆土耳其甲级联赛打球,浙江女排杨舟、李静也赴印尼打球,而对于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国队队员来说,能够赶赴海外打球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一名从事排球国内外引援工作多年的经纪人曾表示,“中国女排是世界前三的队伍,队员是顶级水平,很受国外俱乐部认可。”中国女排球员在国外市场很容易拿到一份“好看”的合同,但往往能够顺利“走出去”的并不多。“今年,就有很多俱乐部向我要人,有很多好的工作机会,我也联络了国内俱乐部,但年轻的球员国内俱乐部不放,年纪大的运动员有伤病国外的俱乐部不想要。”
“朱婷是在郎导的安排下签约的。”这位经纪人透露。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女排曾掀起一股“留洋潮”。先是二传冯坤有意奔赴意大利诺瓦拉打球,主攻手杨昊也加入了意大利女排甲级联赛另一豪门佩鲁贾队。一位资深排球记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个时候,女排国手们的“留洋”是个多少有些敏感的话题,也鲜有相关的报道。
事实上,中国排球联赛引外援政策已开放多年,但国内很多有留洋意愿的球员并不享有这种自由。“走出去”依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任务。
究其原因,地方保护、全运会政策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因为缺少足够后备人才,好球员一定要“藏起来”,这导致喊了多年的“职业化”口号,球员转会制度却未有一丝改观。
李晖认为,这是排球在市场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到现在了,女排精神仍是意味着投入、付出。但从事这个项目,从接触到熟练到优秀,要花上十几年,还有伤病的代价。应该让年轻人看到,你在付出这么多之后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收入,有很好的未来。”
今年4月,中国排协在联赛总结会上公布了联赛改革思路。排管中心表示,希望通过竞赛体系的改革解决人员流动难的问题。但具体实行起来,究竟能够实现多少,是否能够有其他像朱婷一样的球员在当打之年实现转会梦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转会,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铁榔头”郎平的励志故事
郎平,汉族,1960年12月10日出生,中国女排主教练、世界女排名将。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铁榔头”郎平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奥运会结束后,郎平离开了美国女排,去往土耳其执教。2009年,郎平回国执教广州恒大女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郎平看到中国女排败给日本被挤出四强,当中国记者让她谈一谈时,她顿时泣不成声。
2013年4月,郎平临危受命接手青黄不接的女排,这是一个并不讨喜的位置。在此前的亚锦赛上,女排创造了亚洲第四的最差战绩。
这两年,在这支90后甚至95后占据大半江山的球队,郎平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55岁的她既是教练也是母亲。
在场上她言传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来略显蹒跚,但一旦要讲解技战术,还是选择亲自上阵,哪怕训练课后,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
在场下,她更是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包饭,包春节红包,“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这位队员口中的“女神”,平时是排球联赛中最忙碌的人,她曾经在短短三天内连飞3个城市,只为了观察队员的状态。平日里,她还要搜集队员、对手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和康复理疗专家交流队员的治疗恢复方法。
她的工作热情连助理教练安家杰都感叹,“她对工作有一种饥饿感,投入起来连队员们都感到惊讶‘郎导忙起来像是30岁’。”短短2年,郎平就像工作狂一般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世界冠军球队。
除了冠军,郎平还赋予了女排精神新含义。
中国女排精神,曾以不惧艰险,不怕牺牲,为国拼命为精神内涵,那些个体价值服从于集体价值,那些超越身体极限的精神品质,被当成是经验在各个领域推广。
作为那一代女排精神的践行者和传道士,郎平的身体至今仍残留着那个时候的“馈赠”: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她曾出现过多次晕倒在现场的事例,医生甚至做出过“三十岁年龄,六十岁骨头”的诊断。
在目前的中国女排,那些泯灭个性的魔鬼训练法则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润物细无声中的表达。在比赛中,郎平从来不会大声呵斥队员,而是鼓励队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她通过对高科技的利用,以及自己的表率引导队员。
伤病方面也是如此。2004年赵蕊蕊受伤后,相关方面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游说团,给赵蕊蕊灌输需要尽快恢复回到赛场的理念,希望赵蕊蕊能再次上场比赛。于是,赵蕊蕊终于创造了骨折病人的生理奇迹:2004年奥运会,雅典第一战,赵蕊蕊披挂上场,但仅仅5分钟之后便“咔嚓倒地”。
但这次,尽管惠若琪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她也表达了继续参与比赛的意愿,但在检查后,郎平等还是作出了她不随队参赛,留京观察的决定。有关方面甚至为此调整了比赛成绩要求,而“以人为本”等词汇,也第一次出现在官员们的口中。
郎平对于中国现实和国际规则和熟稔,使得她得以再次铸就中国女排的辉煌,让中国女排在最困境时期再次腾飞:因为熟稔,她得以获取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环境,充分施展其魔术般的双手,对现有体制进行解剖甚至改良。而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空气中,女排姑娘们也得以一步步成长,得以在大赛中磨练自己,而不是在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中磨灭个性。
上一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官方
下一篇:刘翔北京奥运会参加了吗